六盤山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被譽為“西北的綠色明珠”。這里不僅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也是六盤兒女世代守護的綠色寶庫。近日,跟隨護林員的腳步,我們深入六盤山腹地,一同見證六盤兒女在生態修復中創造的綠色奇跡。
入秋后的清晨,六盤山在薄霧的籠罩下多了幾分柔和的神秘。山間的小路蜿蜒曲折,仿佛一條靜謐的絲帶,將山的寧靜與外界的喧囂隔絕開來。在大山的懷抱中,王化南護林點就掩映其中。
“六盤山分布著大大小小50多個護林點,我剛開始就是從護林員做起,隨著這邊的生態變好,加上興趣使然,我也從護林員變成了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一員?!彪S著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主任郭志宏的腳步,我們踏上了巡山的旅程。郭志宏對這里的每一棵樹、每一種動物都了如指掌。從護林員到野生動物收容救護者,郭志宏身份的轉變也印證著六盤山生態修復工作的變遷。
“我是‘林二代’,從小就跟著父母巡山。這條路我走了快40年,這一路的人工林都是我們一棵一棵栽種的?!闭绻竞晁?,六盤山生態修復從最初的艱難起步到如今的成效顯著,每一步都凝聚著護林員們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從植樹造林到防治病蟲害、森林防火等多種措施的實施,使得原本因過度砍伐和自然退化而受損的森林生態系統,得到了有效恢復和改善。如今,這里的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更為豐富。
“以前這里因為過度放牧和濫砍濫伐,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但現在,你看,植被恢復得很好,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了。”郭志宏邊走邊說,“之前巡山,會時??吹揭恍┎徽J識的鳥,我就開始拍鳥識鳥,現在六盤山識別記錄的鳥類已經從158種增加到了347種。”
巡山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從高大的松樹到低矮的灌木,再到各種草本植物,構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的生態系統。郭志宏介紹,六盤山的植被恢復工作非常注重物種多樣性,這幾年因為人工林密度太大不宜于野生植物的自然生長,就通過間伐、修枝、撫育等方式逐漸降低人工林的密度,從而增加植被的多樣性。
截至目前,保護區管理局已在掛馬溝、臥羊川等5個國有林場,分12個標段,完成了1.5萬畝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使用了133萬余株青海云杉、樺樹等優質苗木,良種使用率達97%。同時,完成天然林(國家級公益林)保護修復任務85.42萬畝,保護區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固碳制氧、凈化空氣生態效益更加明顯,生態系統穩定性、持續性進一步增強。同時,隨著各種野生動物的增多,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收容面積也增加了一倍,救護設施設備進一步充實,收容救護轄區內及周邊地區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超50只,形成了立足六盤山,面向寧南和全區,輻射周邊地區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工作格局。
“涇源縣這種‘三天一大雨兩天一小雨’的氣候之前只出現在六盤山附近,隨著六盤山生態修復工作的推進,這獨屬于六盤山的‘小氣候’變為了覆蓋整個涇源縣的‘大氣候’,也是從那時起,便有了‘18℃的夏天’這么一說?!笨此平忉尩恼Z句,卻是郭志宏對六盤山生態修復成果的自豪,從此,當地農戶便吃上了“旅游飯”,每年夏天吸引絡繹不絕的游客,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記者 李 濤 馬 楠 王 洋 李昊斌 文/圖)
秋高氣爽,六盤山層林盡染。
依托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老龍潭景區等生態資源,涇源縣大力發展農家樂,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清晨,薄霧籠罩六盤山。
位于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內的王化南護林點。
護林員將痊愈的野生動物放歸山林。
護林員馬成君踏上巡山路。